目录

1 vscode markdown转正的问题

主要问题是,从2018年左右我开始写markdown的时候我就习惯typora那样的边写边渲染的形式,在vscode里有个插件可以实现,但是我重装电脑后把这事忘了,现在干脆在这记录一下。

/img1/微信截图_20241110163738.png

怎么用:ctrl+shift+alt+m


2 生活的天秤

鹅耳甫斯也许可以主宰悲痛的轮回,我参透不了,但是我们姑且抽出轮回重复这个概念。事到如今我们再反问:运气守恒是否存在?也许我们不能够再不屑一顾,忽视且拒绝讨论这个问题了。如果说精确的预测生活是犯蠢,但是尝试理解大概的趋势确是比较现实的。但是正如我所说,在实际实践上我感受到的往往是痛苦如瀑布般倾泻而下,而后幸福姗姗来迟作为她的代偿。人在概率学的大山面前有一种无力感,正如西西弗斯如果碰巧进修了物理学,那大概他对于石头滚下山其中的力学机理应该是比较清楚的,但是从是否结束他那悲痛的轮回的角度上看,此次进修却是于事无补了。


3 地底磨平了城市的锋芒

毫无疑问,从化给人的感觉和白云、越秀乃至天河的感觉是不一样的。我也许可以说从化是宜居的,我也可以说从化是偏远,是和广州主体上脱节的。我可以说天河、越秀的高楼大厦包容了我这颗小城市而来造访的心,我也可以说天河太大了,令人迷惘而无所适从乃至被吞噬。

那我们不要定义它,如何呢?如果我说这些都是臆想?都是主观上扭曲的通感?我们从纯物质的角度去分析吗?我们恐怕难以找到一种可以服众的方法论。那么,放弃了也罢。山就在那里,钢铁森林一时半会也不会消亡。

引子在这里,思绪回到2023年。高考语文全国乙选了罗伯特·麦克法伦的《深时之旅》。之后也成为之后届数学生必做题目。我们不讨论出题组要给学生们设定什么样的理解导向,我纯出于好奇买了原著来读读,有一章讲巴黎地底下的——可以,我们把角度去地下看看。

广州的地下世界是丰富的,地下轨道交通和地下商圈比比皆是。我是一个对空间扭矩很敏感的人,而地下狭窄独立的穿梭和在大街上给人的感官体验是很不一样的。在14号线的地下穿梭,横跨三个区,进地铁出地铁。我终于知道,钻进地底,而后才能磨平城市的锋芒。旅人闭上眼睛,随风而行,斗转星移不过眨眼之间,那我们可以说,从化刮风,天河区也刮风呀。


4 行动是永远的基本盘

行动是人生永远的基本盘。如果我们用结果论来考察事物,其实也是获得感的导向。如果我们不行动,那么将一无所得。这个观点我可以认同,因为它超脱了主观上的定义。从纯粹的物质上来说,不行动是一无所得的,行动起来,确有无数的可能性。例如不断地犯蠢碰壁,至少长点教训,而退一万步说可能有意外之喜,而一动不动,就只能见证时间流逝,而后驾鹤西去了。


/img1/微信图片_202411101709011.jpg

/img1/微信图片_20241110170846.jpg

/img1/微信图片_20241110170900.jpg

/img1/微信图片_20241110170901.jpg